师 资 力 量
 
          教学名师
 
          教授专家
 
          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教学名师       
省级名师

 



副校长:卢奎 教授

 

卢奎,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河南省太康县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入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8月任河南工程学院副校长。

1983年7月武汉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6年7月武汉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9月—1999年6月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1月—2001年7月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1986年8月—2007年7月,在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工作,历任讲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系副主任,1999年晋升为教授,2012年被评为二级教授。2001年5月任化学化工系主任,2005年1月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2007年8月调任河南工程学院副院长。

现任河南省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院士专家工作促进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被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曾获河南省教委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郑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园丁奖,河南省教育系统劳动竞赛一等奖,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在科研工作方面,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著作或教材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6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科技开放合作项目1项,郑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程1项。

2000年任研究生导师,目前已毕业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49人,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0人。

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天然产物化学 化学\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

联系方式:0371-62509959(O),67756945(L),13703956529 luckyluke@haut.edu.cn, lukui126@126.com

   
院级名师
   
   


院长:王延伟 教授

 

 

王延伟,男,汉族,1962年2月出生,河南省内乡人,硕士,教授。

1983年7月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原天津纺织工学院)化纤师资专业,1986.9.~1987.7.在东华大学梁伯润、孙桐教授指导下进修了化纤专业本科及部分研究生课程,1993.2.~1993.9.到郑州化纤厂从事生产实践锻炼一年,1999.9.~2002.10.在东华大学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在博士生导师吴承训教授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硕士论文及其答辩,2003年获东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2003年被评为教授,现为bet365体育注册学院院长。 主持完成了省级示范《化纤技术》专业的建设工作,主持省级特色《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是校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的学科带头人,校级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从教30多年来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多次获得学院的优秀教学质量奖。2003年被中共河南省直属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纺织工程教育学会理事,河南非织造布理事。

在教学工作方面,先后主讲过《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纤维生产工艺原理》、《化学纤维生产工艺学》、《纤维复合材料》等多门主干专业课程;指导过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验等多项实践教学环节。经常指导本专业学科的青年教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带领他们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科研工作方面,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了省高教研究重点研究课题《大专工科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通过了省高等教育学会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并荣获了河南省教育学院统科研一等奖;主持参与完成了十余项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经省科技厅鉴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目前,作为第一主持人还承担着二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先后撰写了五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收录SCI四篇、EI收录5篇;出版教材三部。

联系方式

邮编:450007

通讯地址:郑州市桐柏路62号河南工程学院bet365体育注册。

电话: 0371-67717823(办)

   
 


副院长:辛长征 教授

 

辛长征,男,196911月生,中共党员,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教授,校级教学名师,校级十佳师德标兵,校教授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分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非织造布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化纤协会委员。

诲人不倦,精心培育人才

辛长征教授自19927月从天津纺织工学院化学纤维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我校教学第一线工作。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党的教育思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深受广大师生的赞誉和喜爱。任教23年来,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良好,十余次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多次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坚持改革,努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带头人,辛长征教授为专业的跨跃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是省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特色专业的第二责任人,是校级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的学术带头人,是校级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的主要负责人。

辛长征教授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深入研究教学规律,积极主动了解国内外高分子材料、非织造材料等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主讲《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学》、《纺熔法非织造材料》、《专业导论》等多门专业课程,主持完成纺织工业协会教研项目一项、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项和校级工程教育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三项,发表高水平教科研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2SCI收录,5EI收录;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纤维纺丝工艺与质量控制(下册)》,并获得纺织服装教育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一项。

认真实践为人师表,时刻注意言传身教

在平时的教书育人过程中,辛长征教授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把爱心和关怀时时处处带给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和谐发展。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现实情况,为了加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工程素养,在教改中,辛长征教授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的教育模式。辛长征教授认为师生之间唯有加强交流,在心灵上彼此信任对方,在行为意识上主动去沟通,才能使真正顺利地展开。教师要认真,它包括教书和育人;学生要认真地,它包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则指的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它体现在专业、科研、生活、心理等诸多方面。

教学中贯彻人文核心价值的理念,坚持教书与育人的高度统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辛长征教授在数十年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书和育人两个环节来展开。在平时的教学和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并根据自己从事的高分子材料、非织造材料专业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通过总结和创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辛长征教授在教书过程中,始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课程的规律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切实树立视学生的差异为教育资源的理念,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教育方法,以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目标。

全身心关爱学生,关注学生们的人格养成,做同学们成长中的良师益友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辛长征教授提出并实践不同的教育思想。针对一年级学生,提出师生之间情同父子,通过严父般的教诲和父子般的交流和坦诚,使学生在心理上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及早了解所从事的行业,引导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同时通过严肃学风、班风、考风,使学生们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对二、三年级学生,提出了师生之间如同朋友的交流沟通方式,通过个人的言行举止和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培养他们的务实精神和钻研精神。对毕业班的学生,提出师生之间类比同事,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教研等活动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胡捷 教授

 

胡捷,女,博士,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基本有机化工专业,2002年在清华大学化学学院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的氧扩散性能和催化性能研究。

在教学工作方面,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承担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开设有《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基础化学》、《专业英语》等课程。热心教学改革,积极参加教学法研究,热情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申报项目、制定实验方案、修改论文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

在科研工作方面,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教科研项目4项。主持完成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抗静电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研制》,该项目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完成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透氧膜反应器中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研究》,对开发新型高性能透氧膜材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参与完成了教育部教改项目《高职高专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体学院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该项目对新时期化学课程体学院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参与完成了省级《基础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参与制作的“基础化学教学软件(有机化学部分)”获得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参与完成“高职高专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体学院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获得了省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Catalysis Communications》、《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Solid State Ionic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篇。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3篇。

联学院方式:

邮编:450007;

通讯地址:郑州市桐柏路62号河南工程学院bet365体育注册。

   
   
   
地址:郑州市桐柏路62号   TEL:0371-67718909   Copyright © 2002-2014

河南工程学院bet365体育注册 版权所有| 制作与维护    EMAIL:hongluck0@163.com
强烈建议您使用IE 5.0以上,屏幕分辨率1024X768以上,真彩,小字体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