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围绕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工程学院本科质量工程建设总体目标,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指导团队的教学改革和队伍建设,争建优秀教学团队,培养更多的省级和校级名师,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好省级“轻化工程特色专业”。
1.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及深化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经过多次修改,虽已日趋成熟,但在工程实践基础类的课程设置方面以及现代工程师的素质培养方面还不完善,今后需要进一步修改调整的工作及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1)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 由于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需要较为专业化的仪器设备。在近年的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已经基本解决了专业基础实验设备,但专业综合实验的训练效果评价方面还有欠缺,影响综合实验效果。
(2)进一步加强毕业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训练 以往在学生的专业实验和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但是,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缺少细分的培养计划,今后将要制定一个具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人才综合培养方案,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大量课外环节的配套实施。
2.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
特色专业建设以来,老师队伍的结构、素质、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与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中在本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师尤为缺乏;此外也缺乏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大师级学术带头人。这需要我们:
(1)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造就一支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2)结合学科建设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博士,有计划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学历层次。着力引进轻化工程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青年博士,充实到特色建设的教师队伍中来。以此不断丰富、拓展轻化工研究队伍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突出特色所在;
(3)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对大师级以上的教师可以实行兼职。此外,继续聘请不同产品结构的企业的技术带头人作为兼职教师,结合行业技术发展,在校内或企业内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仍需进一步改革
自特色专业建设以来至今已经形成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特色的课程体系,但特色方面尚不够明显。此外,教学内容受到教学进程、大纲学时等方面的限制,对专业技术迅速发展的内容难以充分介绍。尽管具有特色的实验实践类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尚不完整。这需要我们:
(1)在如何同时满足教学质量监控要求和教学内容先进性两个基本条件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性教学改革试验;
(2)以探索性专业实验、实训的开设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目标,以强化专业技能为特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实验训练;
(3)抓住能体现专业特色的重点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以突出专业特色的展示效果。
4.教学设施与教材要加大建设力度
受制于我校本科办学历史的限制,自特色专业建设以来由专业教师编写出版的专业教材为数不多,我们需要:
(1)根据教学改革原则和人才培养特色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结合技能训练的需要,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目的,围绕本科生教材、专业著作、行业发展的情况修缮讲义稿,制定专业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计划。
(2)利用现有的实验设施,积极完善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的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突出技能训练,扩大本专业的影响;进一步改善教学实验条件与环境,改建和扩建实验室,添置教学仪器和设备,共同打造开放式、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和生产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校外实践基地的功能和容量,使技能训练更具有现实意义,紧扣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染整行业发展的脉搏。
5.要主动加强专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关印染企业的对接
要进一步加强轻化工程专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结合,要下大气力组织专业教师积极深入大中型印染企业,和相关企业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不仅和省内企业,尤其加强与印染技术先进的江浙、福建、广东等地区企业的合作,为我省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6.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获奖偏少
需要我们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从制度上、组织上、技术上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和联系。
7. 近两年主编的国家级教材偏少
需要我们从制度措施、经济措施、组织措施等各方面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编写教材。
专业建设离不开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这也是我们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专业建设工作的保证。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和努力,轻化工程专业已经在省内外奠定了一定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学校和学院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