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走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高教学水平之路。由于学校课堂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局限性,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了机会,近三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已有数十名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有两名同学发表学术论文。教师们把教学以及科研成果及时地融入课堂与实验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了解本专业最新的进展。这种学生积极参与科研,且专业教师以自己的项目作为毕业生的论文课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实践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历来受到众多教育学家的重视。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是学习、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执着地去探索和创新。通过充分利用我们有限的实验条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参与实践的学生,组织每周一次的专业讨论,学生发表各自的心得,交流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将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联系在了一起。
二、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启发和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在一定教学阶段,学生的探索要靠教师启发。学生探索的愿望越强烈,探索性行为越多,探索的效果越好,则表明教师的启发越有成效,表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结合得越圆满。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设想,发展直觉思维。因此,实施探究教学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取结果。要使学生不拘泥现成的结论,而要善于应变,敢于创新。
专著或论文名称 |
作者 |
班级 |
出版社或刊物名称 |
时间、期号 |
|
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涂料染色初探 |
许全杰 |
3 |
产业用纺织品 |
2007.1 |
|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熔喷材料中的应用 |
钱小磊 |
3 |
2011年化纤、非织造材料行业战略联盟研讨会 |
2011.6 |
|
姓名 |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性质 |
||
王磊 |
2007.4 |
水刺法非织造布泡沫染色产品的系列开发 |
教师科研项目 |
||
许超 |
2007.4 |
水刺法非织造布泡沫染色产品的系列开发 |
教师科研项目 |
||
孙东海 |
2009.2 |
界面法合成微胶囊 |
教师科研项目 |
||
高燕 |
2009.2 |
界面法合成微胶囊 |
教师科研项目 |
||
杜赞格 |
2009.2 |
原位法制备微胶囊 |
教师科研项目 |
||
范志山 |
2009.6 |
原位法合成相变微胶囊 |
教师科研项目 |
||
张笑吟 |
2009.6 |
多功能聚酯流变性能 |
教师科研项目 |
||
孙艳琳 |
2009.6 |
原位聚合法合成相变微胶囊 |
教师科研项目 |
||
王旭涛 |
2009.6 |
原位聚合法合成相变微胶囊 |
教师科研项目 |
||
韩豹 |
2009.6 |
多功能聚酯流变性能 |
教师科研项目 |
||
钱小磊 |
2009.6 |
界面聚合法合成相变微胶囊 |
教师科研项目 |
||
李园园 |
2010.6 |
原位聚合法合成相变微胶囊 |
教师科研项目 |
||
夏新愿 |
2010.6 |
界面聚合法合成相变微胶囊 |
教师科研项目 |
||
赵亚南 |
2009.6 |
原位聚合法合成相变微胶囊 |
教师科研项目 |
||
刘春晓 |
2009.10 |
壳聚糖改性 |
教师科研项目 |
||
付俊 |
2011.3 |
功能性聚酯流变性能研究 |
教师科研项目 |
||
李静静 |
2011.3 |
功能性聚酯流变性能研究 |
教师科研项目 |
||
刘荣荣 |
2011.9 |
竹炭/聚丙烯共混切片的制备及流变性能研究 |
教师科研项目 |
||
刘校丹 |
2011.9 |
竹炭/聚丙烯共混切片的制备及流变性能研究 |
教师科研项目 |
||
杨慎宇 |
2011.9 |
竹炭/聚丙烯共混切片的制备及流变性能研究 |
教师科研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