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及思政教育

 

      专业学生在入校时,系学管和专业教研室就召开主题班会主要给学生介绍大学的学习方法和慎独精神的养成,尽可能让他们在第一学期就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拼搏向上的作风。进入大学后,各班均配备经验丰富的专职辅导员和由专业教师任班主任的双重管理制度,从管理和引导两方面来积极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学风优良,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高分子材料教研室提出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要主动给学生灌输“要将自身的理想和社会现实相结合,要主动融于社会”的观点,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明白自己在大学中的任务,才不至于大一时对人生的迷茫和徘徊,才能为自己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较完美的规划;同时在每学期我院的公选课选课之前,通过召开班会等形式,向学生推荐有关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人生规划等方面的课程;此外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要求专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穿插有关职业道德的往届优秀毕业生的实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我们认为大学生要做到三种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如高分08420942班成功举办了学习“踏寻伟人足迹,传承恩来精神”为主题的分享会,创建“周恩来班”,该班同学更加深刻的明白“周恩来精神”的时代意义,同学们纷纷表示会继续学习恩来精神,以更多精彩的活动带动更多同学宣扬恩来精神。

      目前,高分08级学生党员共计27人,比例高达21.3%,这些学生党员品学兼优,在特色专业的建设中起到了骨干模范带头作用。

      二、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求知的大学精神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我们认为大学生要做到三种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加之教学的滞后性特点,教师不可能无所不通,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教”是对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直接帮助,培养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

      大学的教学方式与中学有较大的差异,大学的课堂教学面广量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有学会如何做人和生存。为此,在新生入校初,就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给学生开展“怎样度过大学生涯”、“树立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等专题讲座,并组织高年级品学兼优的专业学生现身说法等活动,通过这些举措积极引导大一新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由被动听讲变主动研究,变机械学习为积极思考,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掌握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要培养自己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即“会学”,学会举一反三。这样的学生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会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并有时间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大学生活必将是多姿多彩的。

      通过以上举措,本专业学生每学期不及格率均较低,奖学金获得率位于全系之首。王飞同学通过了国家计算机四级考试,王少飞、孟萌同学则在网络、课件制备上已达到了程序员的水平,以上三位同学已收到了多家国内外知名软件公司的聘书。钱小磊、赵亚南同学则在2011年全国化纤非织同盟会议上发表了极具影响力的学术专题报告及论文。

      三、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成效明显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教研室建立了四个科研、实训工作室,在业余时间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全面开发,让部分学生参与到专业       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长时间的师生共处,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更增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本专业学生进入二年级时,有意识的引导他们进入到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如王延伟教授的多功能纤维的制备与表征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辛长征教授的相变材料微胶囊课题,廖肃然教授的三元共聚物吸油树脂课题,于翔博士的功能聚合物熔体流变性能研究课题等,吸引了共计25名同学先后参与其中,有效的提升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风建设和本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学生考研率稳步上升

      合理、完善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体活动使本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专业建设和教学取得了较大进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目前是河南省特色专业和院级特色专业,材料加工与工程学科是院级重点扶持学科,高分子物理是院级精品课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100%,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名列前茅,考研率逐年上升,并且保持在15%以上,今年有1名同学考上985院校,有13名同学考上211大学,初步统计考研率为19%,这对于一个新升本的院校来说已颇为不易(见附件32)。